中共中央、国务院稍早时候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也提到,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地热、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普及力度。这表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意见》中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即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要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
从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的密集程度来看,都不断地将“智能电网”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比较陌生的名词从幕后引向台前。但“智能电网”这样一个看似新鲜的词,其实在我国已经推进多年,而且已经有所突破。
智能电网在中国方兴未艾
目前,世界上有美国、中国和德国3个类型的智能电网。其中,美国的智能电网又称统一智能电网,是指将基于分散的智能电网结合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主要包括实现美国电力网格的智能化,解决分布式能源体系的需要,以长短途、高低压的智能网络联接客户电源,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优化输配。德国智能电网是把所有能源产生的电量,都放在一张电网上进行传输,但同时,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了大量的IT技术,使其更像一张互联网,因此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对于其定义,各国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电科院(15.620, 0.00, 0.00%)(epri)认为智能电网是由多个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运作。欧洲技术论坛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智能电网是集创新工具和技术、产品与服务于一体,利用高级感应、通信和控制技术,为客服的终端装置及设备提供发电、输电和配电一条龙服务,它实现了与客户的双向交换,从而提供更多信息选择、更大的能量输出、更高的需要参与率及能源效率。
在我国,国家电网[微博]认为应以特高压为骨干的,且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点的,同时各级电网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发展的为统一智能电网。而南方电网认为,当前智能电网的定义还处在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概念涵盖了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促进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的利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是一项社会联动的系统工程,最终实现电网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当然也有学者指出,上述的几种定义不存在对错之分,因为智能电网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实在太过广泛,产业链条也比较多样化。
在生活中,小到客户单独使用的智能电表,大到覆盖整个电网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均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的研究范围。它突破了传统电网概念,需要实现新能源、信息、电力电子等多种先进技术的交叉融合,技术复杂、集成难度大。同时,智能电网的优势也是非常突出。
考虑到智能电网可极大地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实现大范围的资源配置,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等多重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建设智能电网以应对能源战略转型带来的挑战。
与此同时,我国也很早就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2009年5月21日,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的研究成果,并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计划(2010年至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新一轮建设需借力互联网
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网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电网在优化能源配置、实现清洁发展、带动经济绿色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智能电网行业也将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记者在国家电网网站了解到,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国网已全面突破从发电到用电各技术领域的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电网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累计建成诸如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等32类305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在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速度最快、种类最全尤其是今年1月9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申报的“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标志着智能电网创新成果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而此前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耀也曾对媒体表示,在逐步构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需求大的领域存在投资机会,包括智能调度平台建设、新能源接入技术和推广光伏、燃气三联供等分布式能源供应,以及偏远地区投资应用微电网、扶持储能、电动汽车产业等。未来将实现智能电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但是,也有分析指出,新一轮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清洁能源接入与控制、电网智能化提升和与用户的双向互动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技术挑战。
应对技术挑战、开展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都意味着要科技充当“排头兵”作用。尤其在智能化时代,科技成果的应用会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近期,记者获悉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宣布其MSTP(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产品中标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通信传输项目,将协助冀北电力打造一个稳定可靠的基础网络平台,保障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为冀北电力向智能电网发展铺平道路。
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电力系统部部长程国栋也曾对电力媒体表示,国家目前倡导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华为所提供的ICT技术在电网智能化、电网互联互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华为致力于将领先的ICT技术运用于电力行业场景,解决实际业务中的问题。华为ICT技术,如云计算、虚拟化、LTE等已经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等得到成功运用。华为的ICT解决方案在发、输、变、配、用等各环节实现了“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显然智能电网建设掀起了新一轮热潮,但是跃跃欲试的不单单是华为一家。
“华为之外,爱立信[微博]目前也在做这方面(智能电网)的东西。”通信行业人士陈宇(化名)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透露。
他告诉记者,早在去年,瑞典爱立信公司就低调宣布完成了对美国伊利诺斯州安便公司(Ambient Corporation)的收购。而这家公司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领域颇有地位。
记者了解得知,安便公司是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行业领先企业,曾获国际大奖。安便公司的创新型智能电网平台可以帮助电力单位通过独立的通信设施,更好地配置和整合多样化智能电网应用和技术。
“现在很多传统行业都在积极融合互联网发展,智能电网建设下一阶段的重点肯定也是推进与互联网的融合,与拥有这方面技术的互联网企业合作,也有利于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力行业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上述人士指出,电力能源的生产、运输、消费是在同时完成的,这一特性就要求电力供应和需求必须在瞬时达到平衡,这需要数据和技术为前提,每一步突破都要依赖于科技的支撑。而目前所进行的新一轮智能电网建设,考虑到其特性,就必须依赖大数据提供用户的用电习惯为前提,进而准确而不浪费的供电。
从他的话中可以获悉,智能电网建设实际上比较依赖通信技术和更加智能化的电力设备。这就意味着有很多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需要在未来突破。
产业未来前景可期
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电网将为电力传输带来革命性改变,现有的供电系统无法分辨终端用电量大小,因此经常造成浪费,而智能电网则可根据不同时段的实际用电量,合理调节电力分配,大幅优化电网运营效率。电力供应商的大力支持是智能电表热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电力公司能够借此获取精准而有价值的数据,从而更加有效地配置电力传输系统。
据IDC发布的针对智能电网的投资报告显示,预计到今年,全球智能电网投资将超过464亿美元,其中智能电表的安装量将持续保持高增长。
IDC在《2010-2015全球智能电网投资预测》中指出,到2015年,全球范围内针对智能电网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投资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17.4%,达到464亿美元。报告指出,之前在北美和欧洲兴起的智能电表安装热潮如今已成为全球趋势。2011年全球智能电表销量达2540万部,预计到2016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4亿,在此期间,全球智能电表销量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33%左右,其中亚太地区将有强势表现。
据行业人士分析,随着新一轮电改方案逐步落实,市场进一步打开,再加上国内打造智能微电网的新兴产业竞争激烈,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空间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拓展。为此,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完成6类41项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其中包括支持新能源开发工程、支撑分布式电源应用工程、促进便捷用电工程、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工程、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和提升电网智能化工程等。
“在未来的10年至20年将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时期,对智能电网的投资规模预计会接近4万亿元。”资深行业观察人士沈先生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他认为,未来随着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的重要阶段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乡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工作会全面拉开,包括智能电网及智能成套设备、智能配电、控制系统等三大领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他同时指出,智能电网建设从能源角度来说,还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帮助国家从容应对能源战略转型带来的挑战。
印证沈先生说法的是,在此前举行的第五届全球智能电网(中国)峰会上,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也指出,当前,全球能源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低碳化、可再生是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快发展智能电网与可再生能源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快我国电力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走出去,不仅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将为推动国际能源转型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