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饱尝了被卡脖子的痛苦后,光伏企业近两年痛定思痛,加快补短板。电站业主伸向制造业,制造企业涌向上游,从硅片、电池一走到硅料、工业硅,产业链的层层深入,催生了一个又一个一体化企业,光伏企业正卷出新高度。
涌向上游
光伏产业的特性,越靠近上游越有定价权,相应的盈利能力越强,从企业2021年度财报也可看出,硅料环节的平均毛利率超过50%,而电池、组件环节不足10%,可见上游的涨价压力正在压缩终端环节的利润空间。
截至今年6月22日,单晶复投料最高成交价格来到280元/kg,创近两年历史新高。提升硅料自供比例、降低生产成本成为电池组件企业的头等大事,奔向上游已成为共识。更加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主产业链企业选择一步到位,扩产步伐迈至多晶硅的原材料工业硅。在辅材环节,玻璃企业也开始扩建石英砂生产基地。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光伏企业工业硅扩产规模224.5万吨,硅料扩产规划约220万吨。除了固有的硅料、电池组件企业外,跨界而来的企业如清电能源、南玻A均将触手伸向了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