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能电气设计公司于2024年9月底接到在青海可可西里青藏铁路电气化提升项目线路勘察设计的任务,本工程的现场勘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气候恶劣的地区。然而,随着青海省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这里也成为了重要的电力传输节点。
一、工程背景与意义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旨在提升青藏线的运输能力,保障高原地区的电力供应。根据《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2016年)》,青藏线K977+800至K1210+500段约232.7公里位于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提名地展示区、荒野区及缓冲区范围内。因此,工程的实施不仅需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还需兼顾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勘察准备与方法
1. 勘察准备
在进行现场勘察之前,设计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设计人员对可可西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可可西里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风沙大,且氧气稀薄,这对设计人员的身体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此外,设计人员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迁徙路径进行了详细记录,以确保在以后施工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勘察方法
现场勘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无人机航拍、实地测绘和地质勘察等。无人机航拍技术在复杂地形下提供了高精度的三维坐标数据,帮助设计人员直观了解电力线路覆盖范围和自然环境。实地测绘则通过获取详细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信息,为线路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地质勘察则通过钻孔和地震勘探等方法,了解山体构造和地下水情况,确保线路的安全性。
三、勘察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
1. 高寒缺氧环境
在可可西里进行勘察工作,最大的挑战之一是高寒缺氧的环境,本项目海拔位于4500-5200m之间,设计人员在进入高原后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甚至出现呕吐现象。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设计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前适应高原环境、配备充足的氧气瓶,高原反应药物等。
2. 恶劣天气条件
可可西里的天气变化无常,常常出现暴风雪、冰雹等极端天气。为了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设计人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采取了灵活的工作安排,如选择在天气相对稳定的时段进行工作,并利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远程勘察,减少人员暴露在恶劣天气中的时间。
3. 生态环境保护
在勘察过程中,设计人员特别注重生态保护。根据《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工程不得新增用地,并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为此,设计人员采用了灌注桩基础设计,减少了机械开挖的面积,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土石方的数量。
四、勘察成果与应用
通过本次现场勘察,设计人员全面掌握了可可西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信息,为后续的电力线路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勘察结果表明,尽管面临高寒缺氧和恶劣天气的挑战,但通过科学的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环保。
五、总结与展望
青海可可西里电力线路工程的现场勘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通过科学的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设计人员克服了高寒缺氧、恶劣天气和生态保护等多重挑战,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相信在青海可可西里等高海拔地区的电力工程设计中,我们将能够实现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的目标。
六、现场照片
设计人员雪山定位图
设计人员现场河流定位图
现场勘察雪山场景
巨能电气 袁超